English

老舍在青岛

1998-02-01 来源:光明日报 李香京 我有话说

老舍(1899—1966),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被人民政府授予“人民艺术家”光荣称号的唯一作家。1934年至1937年他在青岛生活、工作了3年,虽然时间不长,却是他一生中最旺盛、最重要的创作时期。

1934年8月,老舍应山东大学文学院聘约来到青岛,初来时住在山东大学后面的一所西式平房里,现在的登州路10号。这里住家少,生活不便,过了旧历年,就搬到靠近海滨的金口三路2号一所庭院小楼里,这里绿草如茵、清静宜人。臧克家在《老舍永在》中回忆说:“一进门,小院极幽静,草坪碧绿,一进楼门,右壁上挂满了刀矛棍棒,老舍那时为了锻炼身体,天天练武。”老舍在他的《樱海集》序中对这所庭院又是这样描述的:“开开屋门,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,再一探头,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绿海。”

老舍来青岛后,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和创作。老舍夫人胡青回忆说:老舍很少有时间游览青岛的风光,他每天忙着看书,查资料、备课、编讲义和接待来访的同学,他老是感到学识不丰富,唯恐贻误人家的子弟。在这栋小楼里,老舍写了散文《西红柿》、《丁》、《避暑》和小说《月牙儿》,这些作品收入在老舍的《蛤藻集》和《樱海集》中。老舍将书名取为《樱海集》,是因为他爱樱花和大海,樱花和海又是青岛的两个象征。至今还保存有一幅老舍在山东大学校园里樱花树前的照片。

1936年,老舍辞去教职,靠写作的稿费收入过日子。这时,老舍移居黄县路6号(现在的12号),这是一栋两层小楼房,房东住楼上,老舍一家住楼下共四间房,两间做卧室,一间做会客室,一间是老舍的书房。在这里老舍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《骆驼祥子》、中篇小说《文博士》。《骆驼祥子》是老舍一生创作中的经典之作,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。胡青回忆说:“在黄县路居住的这段时间是老舍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时期。”这一年多时间里,老舍一家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,胡青为照顾两个幼小孩子,也辞去了在市立女中的教职,一家人靠老舍拿稿费糊口。胡青在青岛老舍故居时曾感慨地说:“终生难忘黄县路6号。”

老舍一生中很少写抒情散文,在青岛的三年,他写了几篇,其中有《五月的青岛》、《青岛与山大》等。这些散文写出了老舍对青岛的深厚感情,对祖国的无比热爱。

老舍在青岛期间,结识了洪深、王统照、臧克家、吴伯箫、王亚平、杨今甫、赵少侯、孟超、丁山、萧涤非这些文坛名士,并成为知己好友。

1937年夏,老舍离青赴济南,应聘到齐鲁大学主持文学院。这时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他到济南不久又去武汉,后转到重庆。新中国成立后,老舍再未有机会来过青岛,是他晚年的一件憾事。

笔者专程去老舍旧居走访,在离山东海洋学院不远的金口三路2号,看到当年小院的门依旧如故,进门沿石梯而下,老舍住的小楼已拆掉,盖起了楼房。出金口三路2号,步行五百余米就到了黄县路12号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青岛老舍旧居。

如今,小楼保存完好,有四、五家人住在这栋小楼里。1984年,青岛市政府将老舍旧居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门前墙上镶有“老舍旧居”铭牌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文学研究者到这里来寻访研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